文物数字化开启 “出彩” 新路径

2024/09/05

   《晏子使楚》曾如此描绘齐国故都临淄(地处山东淄博):“齐之临淄三百闾,张袂成阴,挥汗成雨,比肩继踵而在。” 临淄于先秦两汉时期,乃是东方的重要政治、经济与文化中心之一,亦是最为繁华的都市之列。今年暑假以来,山东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内同样是游客熙熙攘攘。人们在淄博畅享美食之余,对于探究淄博历史、领略齐文化更是兴致盎然。


   从青瓷豆至宋加彩,从青釉莲花尊到黑釉白线罐,从白釉印花碗到红绿彩瓷瓶…… 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在数字技术助力下,仿若穿越了时光隧道,“跃” 至人们的眼前与指尖。


   展馆古瓷厅内的青釉莲花尊周围人头攒动。这件 “镇馆之宝” 体型庞大,胎体厚实,釉色青中带黄,口颈部有八道隐性弦纹,肩部环绕一周粗绳纹,腹中部饰有两圈大小有别的忍冬花纹。


   在莲花尊不远处,游客贾文静头戴 “MR 眼镜”。“只需靠近对应的文物,眼镜中就会呈现文物介绍以及数字模型,用手随心将其‘摆弄’,一番旋转、放大操作后,能解锁诸多看展的‘新奇姿态’。你看这莲花尊,在眼镜里从上方俯瞰它,还能瞧见向外舒展的莲瓣,恰似一朵正在绽放的莲花。” 贾文静向记者说道。


   在 “古窑观止” 互动体验展墙上,来自全国 500 多处古窑的陶瓷片各自陈列于玻璃 “小间” 内,游客通过旁边的显示屏选取感兴趣的古窑后,墙上对应的橱窗便会亮灯提示,一旁的 “全息幻影投影” 同步展示所选中陶瓷碎片的模样。


   “这是我家乡定窑的一块瓷器碎片,‘数字化’完美地还原了它致密且体薄的胎质,观感上丝毫不逊于实物。” 河北游客李彪表示,数字化与实体相结合的观展方式,让原本置于角落的展品有了更多被仔细端详的机会。


   “借助实物与‘数字化’相融合的手段,能够将淄博陶瓷琉璃文化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游客面前,再配合互动体验模式,让游客拥有‘自主 + 沉浸式’的逛展感受,自今年暑期以来深受小朋友们喜爱。” 博物馆讲解员金慧说道。


   除了齐文化以及陶瓷琉璃文化,淄博还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。“‘VR 沉浸式纪念馆’等馆藏资源的开发,不但打破了空间的限制,使异地游客也能身临其境般感受馆藏文物及其背后的聊斋文化故事。” 在蒲松龄纪念馆讲解员陈彤彤看来,博物馆作为公共资源、共享资源,经过数字化的搭建与改造之后,最终将服务于更广泛的受众群体,吸引社会各界关注、了解中小博物馆的馆藏以及文化。


   文物数字化,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优的观展体验,还让 “明星文物” 携手打造城市文化的 IP。“在淄博站南站房,有数字版的《千年商埠》《百家争鸣》等齐文化壁画;在海岱楼,我们能看到屏幕中的齐瓦当、编钟。这些真实与虚拟的文物在景点交错呈现,极具历史氛围感。” 来自湖北武汉的游客陈宁说道。


    随着近年来淄博旅游的火爆 “出圈”,陶瓷、琉璃、丝绸等文创产品也借着数字化的东风不断推陈出新。不久前,淄博当地丝绸公司与海岱楼钟书阁合作推出了丝巾和手帕,将海岱楼这一淄博新晋 “网红” 地标的形象印制在传统丝绸制品上。由于设计亮眼、价格亲民,产品一经上市便销售一空。


   “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打造的文物数字藏品,淄博市图书馆打造的数字馆员,淄博市文化馆运用数字媒体技术重现齐地场景……” 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吴雨婷口若悬河地向记者讲述近日见闻,在她看来,齐文化孕育了哲学思想、政治制度、经济发展的雏形,数字化则为它们增添了一对跨越时空的羽翼。


   2023 年初,一根小葱、一张小饼、一串烤串,将淄博这座位于鲁中腹地的老工业城市推上了文旅的 “巅峰”。今年以来,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接待游客 195 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62 万人次。随着当地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被挖掘和创造,“比肩继踵” 的热闹场景从街边巷尾蔓延至博物馆内,淄博找到了文旅 “延续活力” 的诀窍,依旧熠熠生辉。


 
   声明: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